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索
引用本文:杨亚庚,陈亮,贺正楚,陈文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索[J].东南学术,2014(1).
作者姓名:杨亚庚  陈亮  贺正楚  陈文俊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长春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XGL023);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项目编号:GX2012-101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BB004);吉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193号)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人身依附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共存而致使其保护非常复杂。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模式和产业导向开发模式,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生产性保护模式是一种新模式,通过深化生产性保护理论、建立生产性保护界限和约束制度、避免生产性破坏、创新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投入模式等措施,以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生产性保护模式。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保护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