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关于公德-私德的二维伦理——行政管理和个人修养的道德基础
作者姓名:陈晓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摘    要:
密尔提出"不伤害原则"作为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界限,并以此作为个人自由和社会干预的界限.在边沁和密尔的启发下,梁启超提出"私德"和"公德"的概念,以此纠正中国传统上重私德而轻公德的伦理体系.本文提出"契约论方法"以使公德-私德的区分更为精确,并进一步引出"公德问题"和"私德问题"的区分:基于契约论方法可解的问题是公德问题,无解的问题是私德问题.对公德问题需要采用舆论或法律的硬性方法来解决,但对私德问题只能采用劝告或说服的软性方法来解决.在公德范围内赏罚分明,在私德范围内宽容自由,这是改善行政管理和提高个人修养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公德  私德  二维伦理  "  不伤害原则"    社会契约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宣云凤.私德和公德各守其位--解决道德危机的新思路[J].江苏社会科学,2003(6):29-31.
[2]、任剑涛.道德视域的扩展──从私德主导到公德优先[J].天津社会科学,1996(5).
[3]、殷德生.经济学的伦理之维与道德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50(3):6-12.
[4]、杜昔航.“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传统及其现代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3):89-92.
[5]、廖小平.公德和私德的厘定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J].社会科学,2002(2):57-60.
[6]、龚天平.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21(4):158-169.
[7]、高青莲.道德人假设与儒家行政伦理价值观——孟子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9(24).
[8]、张威.社会伦理和谐的道德基础[J].社会科学辑刊,2010(1).
[9]、路强.环境伦理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J].社会科学辑刊,2015(2):11-16.
[10]、李芬芬 陈建斌.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行政责任及政治伦理的关系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14(3):19-23.
[11]、罗德刚.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公正和正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2(3):11-14.
[12]、张丽,李红蔓.行政伦理视角下行政人的道德与职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28-30.
[13]、高青莲.“道德人”假设与儒家行政伦理价值观——孟子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9(12):24-28.
[14]、陈炳水.关于行政道德的理论思考[J].社会科学,1991(10).
[15]、王南林.环境伦理: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建设手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16]、廖小平.伦理实践:道德认识的逻辑中介和实践基础[J].社会科学家,1994(2).
[17]、陈进华.行政伦理的社会基础及其价值转向[J].江海学刊,2004(4).
[18]、朱岚.关于行政道德立法问题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4(6):58-58,49.
[19]、杨淑霞,山文岑.关于行政道德责任制度化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1):86-89.
[20]、朱贻庭,黄伟合.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论——中西传统伦理文化关于道德本质认识之差异[J].文史哲,1989(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