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王德宾.江泽民创新理论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4(2):12-14. |
[2]、 | 雷正良.论江泽民的理论创新[J].社会科学研究,2004,3(5):15-19. |
[3]、 | 江爱平.论江泽民科技创新理论[J].学术论坛,2002(4):20-23. |
[4]、 | 张颢.论江泽民宗教理论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4-16. |
[5]、 | 谭桂娟.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贡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10-13. |
[6]、 | 黄红发.创新: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J].社会科学,2001,2(10):6-10. |
[7]、 | 周正刚.论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创新[J].青海学刊,2002(5):40-43. |
[8]、 | 徐久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再认识[J].晋阳学刊,2002,3(3):8-10. |
[9]、 | 罗建清,刘继勇.试析江泽民群众利益观的理论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2(10):129-130. |
[10]、 | 林其屏.江泽民对创新理论的新贡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2-6. |
[11]、 | 柯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J].新疆社科论坛,2009(6):48-52,58. |
[12]、 | 朱启友.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阴山学刊,2006,19(2):104-111. |
[13]、 | 马进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J].青海社会科学,2007(6):7-10. |
[14]、 | 章华.认知模式与制度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03,102(5):44-48. |
[15]、 | 李士坤.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创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14-21. |
[16]、 | 吴波.民生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8):1-3. |
[17]、 | 刘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3(9):22-29. |
[18]、 | 张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3. |
[19]、 | 李松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解读--基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认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6,1(3):79-84. |
[20]、 | 丁三青.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