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论转向与资本的空间诠释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高晓溪 董慧 |
| |
作者单位: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青年项目“和谐社会秩序建构中的社会活力问题研究”(编号:09CZX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空间转向’视域下城市活力的建构”(编号:2011WA00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空间实践与表征:全球化时代资本批判的新视域”(编号:2015B0202)阶段性成果。 |
| |
摘 要: | ![]() 马克思存在论变革的实质,是由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向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转变,而作为主体生存之可感维度的“空间”却呈现了跌宕的命运起伏。自马克思在哲学人类学层面开启感性的空间探讨后,经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存在论驻足,到列斐伏尔基于“身体空间”的微观政治批判,空间不仅剥离了场域化的抽象解读,也以多元的话语姿态渗入到现代乃至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病理分析中。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转向;空间;资本;存在 |
|
|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