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庸”学辩
引用本文:芦琦,孙旭.“中庸”学辩[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作者姓名:芦琦  孙旭
作者单位:上海市司法研究所,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摘    要: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学的“中庸”思想源自于周初,成形于儒学开山鼻祖孔子,集成发达于思孟之手。“中庸”这一孔儒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孔子政治、伦理和法律思想的精粹基础,学辩“中庸”,它不仅阐明孔子认识论采用的哲学见解,也挥弘周初“明德慎罚”的“中”之思想,使之成为“刑中”的刑事政策原则和“宽惠”的刑事立法原则,及至子思孟轲,终被上升为一种追求“至诚”境界的内心修性方法。总之,“中庸”理论和实践充分化的过程,也即孔儒“仁礼”学说定型成熟并社会化和国粹化的重要标志。一、“中庸”辨义史书记载,孔子在其著述《论语·雍也》中首次提出“中庸”这一范畴:“中庸之为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