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精神导师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引用本文:李宗刚.精神导师与五四文学的发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8-41.
作者姓名:李宗刚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父亲的死亡,无疑使得中国既有的代际文化的传承方式受到了严重破坏,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由此变成了"没人管教的孩子"。但是,随着新式教育的崛起,那些进入新式学堂或者留学国外的学生,在失却了"父"的精神导引之后又找寻到了心仪已久的精神导师。这些精神导师取代了其"父"的职能,在他们的精神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像鲁迅景仰的藤野先生、胡适认同的杜威教授,都是如此。具体来说,这些精神导师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哲学观念,并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这促成了他们作为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确立。他们据此创作出来的文学,必然是体现着现代思想与艺术形式的新文学作品。精神导师的这种作用,不仅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而且在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均具有某种普遍性。

关 键 词:鲁迅  胡适  五四文学  父权缺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