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双碳”目标与实践:形成逻辑、现实挑战、社会风险及推进进路 |
| |
作者姓名: | 章诚 郑玉洁 凌红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211816;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南京工业大学对外合作与发展处,江苏 南京21181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BSH040) |
| |
摘 要: | 为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危机,中国于202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该目标的形成基于“气候恶化的事实与影响—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与制度倡导—推进碳减排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行动”的演进逻辑。由于“双碳”目标属于政策驱动型目标,因此面临碳交易市场效能有待检验、“双碳”立法缺失、“双碳”技术薄弱、“双碳”多元利益主体“缺场”等挑战。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空间正义失衡,人群利益受损,运动式、休克式减碳等社会风险。推进“双碳”实践需要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学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性架构: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和立法推进;在社会层面培育民众的“双碳”意识,积极建构“低碳”社会;在企业层面加强低碳技术革新,开发绿色产品;在学术界层面积极开展“双碳”研究,加强“双碳”专业人才培养,从而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达致和绿色发展。
|
关 键 词: | 气候变化 碳达峰 碳中和 “双碳”目标 绿色发展 |
收稿时间: | 2022-01-14 |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