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先秦儒法治理观念的再审视:基于结构与能动的视角
引用本文:常永强.先秦儒法治理观念的再审视:基于结构与能动的视角[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6-65.
作者姓名:常永强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世界共同体观念的政治哲学研究”(22BZX009)
摘    要:结构与能动是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传统意义上,人们一直以“人治”和“法治”来分别定义先秦儒、法两个学派的治理观念,而从结构与能动的视角来看,儒、法两家治理观念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能动的二元对立。法家以慎到为代表,表现出了过于重视结构、忽视个体的结构主义;孔子继承周代的人文传统,其“仁”的思想显示了对能动个体的重视,而其“礼”的思想也显示了其并未忽视结构因素,但儒家至思孟学派则发展为过于偏重能动的意图主义倾向。此后荀子构建“礼义之统”力图纠正儒学的这一偏向,但最终又落入儒家政治道德主义的窠臼。作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将“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权力观虽然显示了其在调和结构与能动方面的努力,但最终又沦为了一种深层的结构主义。要之,先秦儒、法治理观念的争论与发展,某种程度上正是围绕着结构与能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

关 键 词:结构  能动  道德  礼义之统  权力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