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
引用本文:贾未舟.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8(1):79-83.
作者姓名:贾未舟
摘    要:<中庸>中的"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哲学"为学之方"的经典表述,以后的朱陆之辩在语言学上实际上是出于对"而"字解读的不同.从义理上看,则是自孟子、荀子以来在认识论上"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分野,也和自张载以来知识论上的"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相关,这种为学工夫论之争也是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代表的哲学本体论分歧在方法论上的反映.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不是本末之争而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之争.关键在于二者所理解的知识仍是"道德知识",最终都仍是落在修身成圣这一目标上,这也和中国哲学德性至上的大传统相符.

关 键 词:尊德性  道问学  为学之方  知识  认识  思想史
文章编号:1003-4145[2008]01-0079-05
修稿时间:2007年11月8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