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以隆德县为例
引用本文:薛正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以隆德县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6):31-35.
作者姓名:薛正昌
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社火、回族刺绣、雕塑等七大类,其中前六类基本处在断层状态,唯杨氏家族的雕塑传承不断。传承断层的原因:一是家族传承出现衰势,没有得以延续;二是社会变迁使人们远离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三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是关注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政府每年要投入专项资金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尽快解决好传承者与继承者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非物质文化传人;三是建立民俗博物馆,尽可能保存古老文化记忆;四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五是实施政府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关 键 词:宁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德县  现状与保护
文章编号:1001-5744(2006)06-0031-05
修稿时间:2006年8月1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