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战国及秦汉长城修建原因浅析
作者姓名:罗庆康
作者单位:湖南益阳师专历史科
摘    要: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中原汉族与边境各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与东北及北方胡人的关系上,尤其与匈奴族的关系较为紧张。 匈奴是公元前三世纪在大漠南北兴起的游牧民族,主要从事于畜牧业,由于畜牧业的发展与对自然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它发展的脆弱,时兴时衰,有时需要将剩余畜产品输入中原,有时又需要中原地区农产品的供应。所以,匈奴单一的经济对中原地区存在一定的依存性。同时,匈奴在这个时期,正是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本性决定了这个政权对内统治的残酷性及对外的掠夺性。为了掠夺财物和劳动力,他们经常发动对中原王国的战争,以满足其贪欲。因此,汉族统治者越是扼制和封锁两族的经济贸易和往来,这种掠夺的战争就往往加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王绍东,杜婷.论战国秦汉时期长城的多重功能[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2):37-42.
[2]、李如森.战国秦汉漆器铭文浅论[J].天津社会科学,1987(5).
[3]、张弘.略谈战国秦汉时期的高利贷资本[J].齐鲁学刊,1998(2).
[4]、张弘,李一.战国秦汉时期知识商品市场述论[J].东岳论丛,2004,25(3):146-150.
[5]、杨志贤.战国秦汉出土简帛的词典学价值[J].东南学术,2009(3).
[6]、王钟翰,陈连开.战国秦汉辽东辽西郡县考略[J].社会科学辑刊,1979(4).
[7]、于凯.战国秦汉之际的小农与国家[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8]、童書业.战国秦汉时代的手工业与商业[J].文史哲,1958(2).
[9]、战国秦汉时期长臂猿的形象内涵[J].贵州社会科学
[10]、孙艳萍.罗马帝国哈德良长城--兼与中国秦汉长城比较[J].晋阳学刊,2004(3):83-86.
[11]、杨宽.战国秦汉的监察和视察地方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1982(2).
[12]、战国秦汉传世文献中的地名讹字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3]、郑熙亭.《通鉴》新论——战国秦汉篇[J].社会科学论坛,2010(6):90-111.
[14]、刘子敏.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5).
[15]、赵李娜.战国秦汉时期河东地区商业状况初探[J].理论界,2009(5):129-130.
[16]、祝中熹.战国秦汉新爵制的社会基础及历史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89(4).
[17]、萧映朝.战国、秦汉之际巴蜀地区地缘意义述论[J].理论界,2010(12):172-175.
[18]、杨勇.简牍所见战国秦汉时期的自疗传统[J].社会科学战线,2020(6):145-154.
[19]、杨一民.“邯郸倡”与战国秦汉的邯郸[J].学术月刊,1986(1).
[20]、郝建平.秦汉文明浅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8-2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