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与《克罗茨纳赫笔记》
引用本文:张海玉,贾晓光.马克思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9-32.
作者姓名:张海玉  贾晓光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3DXS02)
摘    要:法国学者科尔纽最早注意到《克罗茨纳赫笔记》,随后关于其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转向中历史地位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和热点。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可归纳为三方面:从马克思民主观的理论来源出发,指出克罗茨纳赫时期是马克思民主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解答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疑问提供了理论依据1];从"私有制及其结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出发,高度赞扬《克罗茨纳赫笔记》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奠基作用;从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出发,肯定其历史地位的同时尖锐指出"对这一文本不应估计过高"和"(内涵)不够深刻"。准确解读笔记文本内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著作,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同时为深入剖析《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意义,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

关 键 词:克罗茨纳赫笔记  青年马克思  唯物主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