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构建
作者姓名:张亮  樊梦瑶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河北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与对策研究”(HB19ZD05);
摘    要:中国现代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发展是各自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趋势,但现实中并未真正实现融合,存在匹配性较差、培育体系不完善、自身认知和市场行为局限性、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扶持政策不能协调统一等问题。从典型案例得知,“两新融合”本质上是缔结增强双方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方式,以消除土地制度障碍为前提,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构建“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三方协作”的融合机制,最终实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 键 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职业农民  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共20条):
[1]、孔祥智,周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J].河北学刊,2020,40(6):110-117.
[2]、唐弋夫,杨苗,唐德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的纾解机制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2(2):30-41+101.
[3]、张 扬.论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J].中州学刊,2014(5):50-55.
[4]、周庆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动力机制与协同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3):155-161.
[5]、王雅静,陆建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研究——基于江苏省扬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21(3):232-240.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与扶持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
[7]、王勇,倪国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六联”模式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22(2):133-138.
[8]、曾雄旺,张子涵,胡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及其破解[J].湖南社会科学,2020(1):97-102.
[9]、崔宁波宋秀娟,于兴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约束与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3):52-57.
[10]、杨曦.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探索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6):114-115.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因、模式和对策[J].中州学刊
[1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困扰与对策措施[J].中州学刊
[13]、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J].江西社会科学
[14]、朱微.大庆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问题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6(5):66-68.
[15]、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2013(3).
[16]、农业经营主体关系机理模型构建与路径研究——基于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
[17]、莫建备.“两个飞跃”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社会科学,1994(10).
[18]、佟光霁,李伟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比较研究——以4省玉米种植经营主体为例[J].东岳论丛,2022,43(4):140-147.
[19]、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分化历史与未来[J].中州学刊
[20]、路宝利.元代“社学”与现代“职业农民”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4-47,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