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杜蓉华.日本教育法述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 [2]、 | 张如意,史艳玲.日本教育立法中央和地方互动关系解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5):82-83. | [3]、 | 葛秀芳.论现代日本政治体制的特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Z1):29-31. | [4]、 | 李承武.从立法宗旨看我国教育法的本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 [5]、 | 尹康敏.日本英语学习和教育的历史进程及特点[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76-78. | [6]、 | 周卫勇,曾继耘.论党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的相互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 [7]、 | 李无未.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 [8]、 | 王红梅.日本研究生教育及其特点[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49-51. | [9]、 | 刘汉伟.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2-85. | [10]、 | 王冀生.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 [11]、 | 石玫,满达人.现代日本图书馆立法对我国图书馆界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113-115. | [12]、 | 张万明,钟茜.试论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5(2):53-54. | [13]、 | 山西铭贤学校教育特色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4]、 | 张赞宁.安乐死的法律特征及立法障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04-107. | [15]、 | 刘洪艳,崔向平.论教育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90-93. | [16]、 | 王一华,庄丽娜,刘大为.关于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5):3-5. | [17]、 | 侯强.近代中国商标立法的特征及其社会效应[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14-118. | [18]、 | 施俊天.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117-120. | [19]、 | 任海涛,魏巍,陈力维.现代大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26(3). | [20]、 | 冯铎,谢京平,孟祥刚.现代教育技术在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