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女性的“语言”:卫拉特蒙古的女性与禁忌
作者姓名:查斯查干  那木加甫
作者单位:1.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尔扈特东归’历史实践比较研究”(HB22MZ005);
摘    要:本文以居住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该社会中使用的女性语言。通过对卫拉特蒙古的语言禁忌、尤其是对女性语言进行考察,发现人们利用语言禁忌维持他们社会的秩序,即保持神圣的存在的中心位置的同时排斥负的、不可控、污秽的存在于生活空间的外围。但是看起来非常清楚的结构中也有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即女性。神圣的存在中也有与普通的人们相比较更神圣的女性,同时与危险的自然力量等比较女性也更为安全和普通。不管女性是神圣的存在还是普通的存在甚至是危险的存在,女性语言都能够使其他者化。

关 键 词:女性  语言  禁忌  卫拉特蒙古
相似文献(共20条):
[1]、玛·乌尼乌兰.中世纪卫拉特蒙古书面文学的地位与贡献[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2).
[2]、白翠琴.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的新硕果[J].西域研究,1994(3).
[3]、宋剑华,陈慧.“欲望”与“禁忌”: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春”叙事[J].河北学刊,2012,32(3):93-98.
[4]、宝音达.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的地方特色及其价值[J].新疆社会科学,2007,1(4):99-103.
[5]、文化.卫拉特蒙古文化变迁的特点及其当代启迪[J].兰州学刊,2008(5):182-186.
[6]、特·巴音巴图,关巴.简论卫拉特蒙古讽刺故事的内容和特点[J].新疆社会科学,1988(1).
[7]、才吾加甫.藏传佛教在新疆卫拉特蒙古的传播及发展[J].新疆社科信息,2004(6):24-30.
[8]、曾剑平,汪华.语言禁忌与文化心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1(5):46-48.
[9]、景永时.试论“四卫拉特”名称的起源[J].宁夏社会科学,1988(1).
[10]、呼斯勒.“蒙古原则”、“蒙古精神”和“蒙古人时代”:黑格尔、施蒂纳的阐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评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4).
[11]、张燕芬.两广地区“猪”身体部位名称的语言禁忌[J].殷都学刊,2011,32(1):122-124.
[12]、高烈明.语言禁忌与东西方文化差异[J].学术探索,1999(3).
[13]、庄成余,贺芸.汉英语言禁忌的立体透视[J].云南社会科学,2001(Z1).
[14]、方英.家务劳动分工:女性的“生活实验”与“性别政治”[J].广东社会科学,2011(4):219-226.
[15]、刘艳茹.狭义的“语言转向”与广义的“语言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4(5).
[16]、贺芸.汉英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透视[J].学术探索,2002(2):146-148.
[17]、卢明辉.辛亥革命与蒙古地区的“民族运动”[J].社会科学战线,1981(4).
[18]、陆杨.语言禁忌现象的认知心理探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1):120-122.
[19]、张彦君.英语女性语言的特点与性别歧视[J].宁夏社会科学,2011(5).
[20]、张洁茹.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禁忌语[J].宁夏社会科学,2009(2):171-17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