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构词的双音节化趋势——从“儿”尾与“子”尾的使用频率谈起 |
| |
作者姓名: | 张丽霞 |
| |
作者单位: |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
| |
摘 要: | 从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在构词上是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双音节化的趋势,不但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金瓶梅词典》、《〈红楼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为依据,考察了“儿”尾与“子”尾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同时参照甲骨卜辞、《诗经》、《世说新语》等著作,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汉语词汇音节数量上的古今变化。
|
关 键 词: | " 儿" 尾 " 子" 尾 双音词 单音词 |
文章编号: | 1672-0040(2007)03-0072-03 |
修稿时间: | 2007-01-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