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德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姓名:陈正
作者单位:洪堡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柏林100099
摘    要:以德国柏林地区经济与管理学博士生项目(BDPEMS)为例,对其培养模式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德国博士生培养不单纯以分数取人,注重全面考察,尤其注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选修课程非常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方向的需要进行选择;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很重视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和学习,学生除了接受自己导师的指导以外,还有许多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的机会。总体而言,该项目具有课程形式多样,注重自主科研能力培养;选课方式开放自由,重视合作和资源互补;坚持传统师徒制度与研究生院制相结合的方式;内外协作,多阶段、多层次地评价教育质量等特点。德国的培养模式相对于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要加强学习合作,鼓励思想碰撞;要坚持学术自由,鼓励多元化的学习;要采用灵活有效的多级评议方式。

关 键 词:德国  博士生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项目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崔敏,王琳,刘兰珍,李红梅.面向知识经济的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2]、张慜,范柳萍,周艳,景玉美.试论具有创新能力的博士生培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2):88-91.
[3]、周春华.创新能力培养:中西方博士生教育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84-86.
[4]、白建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88-189.
[5]、邱志平,刘燕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78-80.
[6]、果雅静,史常丽,侯继武.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博士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78-82.
[7]、于佳宾,王宇航,张雪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6-158.
[8]、徐平,赵岩.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4):114-116.
[9]、许捍卫.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144-146.
[10]、王金凤,姜金三,王利红.培养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5):80-82.
[11]、瞿浩,何家霖,宋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12.
[12]、王美美.基于德国经验的“双师型”职教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
[13]、张优智,李治.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7-90.
[14]、段海滨,魏晨,武建文,任章.北航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6-109.
[15]、何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98-103.
[16]、孙平.多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模式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20-321.
[17]、王为民,侯渡舟,罗福周,高旭阔.管理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97-100.
[18]、叶益民.改进金工实习模式注重培养创新能力[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63-164,162.
[19]、吕迎春.工程教育模式下创新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5).
[20]、徐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博士生教育[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