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类存在物”及其生命实践看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基于与亚里士多德相关概念的比较
引用本文:何良安.从“类存在物”及其生命实践看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基于与亚里士多德相关概念的比较[J].江淮论坛,2007,1(1):46-50.
作者姓名:何良安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湖南长沙,410006
摘    要:通过比较马克思的“类存在物”及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亚里士多德的相关概念的意蕴,可以使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批判得到澄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不但指认了人的社会性,而且指证了永恒不变之人性观的虚幻性,从而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的内涵和永恒道德原则的观念:使人成为“类存在物”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则内置了马克思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使他对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形式主义的合法性产生质疑;而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体现了手段性活动与目的性活动的统一,因而成为人的终极价值和伦理学的目的,构成了对各种形式的道德目的论的批判。

关 键 词: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类存在物  实践活动  道德批判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