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您的访问得太频繁,已被禁止访问!

相似文献(共20条):
[1]、王培基,秦红月.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综探——文学语言特征研究之四[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105-108.
[2]、廖以厚.论文学语言的词义特征[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6(2).
[3]、田文强.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审美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2):43-47.
[4]、刘爱华.新型党际关系的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Z1).
[5]、张梅.论宗教、科学、艺术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卡西尔文化观新探[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6]、王惠.“税收债务关系说”之否定[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69-74.
[7]、陈长利.审美形式: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61-66.
[8]、我国劳动关系阶段性特征与治理进路[J].中国劳动
[9]、王家林,陈科.论科学精神及其特征[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3,3(3):73-76.
[10]、汪小洋.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及其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3).
[11]、赵荷花.人性论的反思与重构——五性说[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31(6).
[12]、陈妍冰,柳艳波.浅析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内涵与特征[J].华人时刊,2014(10).
[13]、王家林,陈科.论科学精神及其特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73-76.
[14]、黄新萍,袁凌,许丹.中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计算及其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73-77.
[15]、张现荣,李志岭.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与英诗美学特征的实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11-114.
[16]、王春英.刍议劳动关系的界定及其法律特征[J].人才瞭望,2010(4):41-42.
[17]、浅析马克思的两种社会形态——“三形态”说、“五形态”说及其关系[J].现代交际
[18]、周逸.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特征[J].决策与信息,2011(9):256-257.
[19]、康治军.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及意识形态[J].管理科学文摘,2012(21):29-29.
[20]、王锋.科学与价值:公共行政的双螺旋结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8(2):168-17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