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马伯乐》的讽刺艺术
引用本文:王义祥.论《马伯乐》的讽刺艺术[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3).
作者姓名:王义祥
作者单位:呼兰师专学报编辑部
摘    要:长篇小说《马伯乐》是中国现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在香港时期,在贫病交加,个人心情极为恶劣的条件下所写的一部力作.书中描写了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混乱和狼狈,刻画了马伯乐等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的投降主义者的嘴脸.在当时给世人一个警醒,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幅难得的战乱世俗图.通过作品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作家那爱祖国、爱民族、疾恶如仇的内心世界,也使我们在欣赏这部讽刺之作的同时看到了作家艺术个性的丰富性和创作潜力.从萧红创作的整体情况看,她并不属于讽刺作家一类,但她的《马伯乐》这部揭露中国抗战现实中“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的作品,却充分地显示了萧红出众的讽刺才华和独具的特色,展示了讽刺艺术的特有魅力.在《马伯乐》中,作家的讽刺艺术具有如下特点:1.在对丑类给予辛辣讽刺的下面,深埋着作家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俄国文艺批评家谢德林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讽刺必须使读者体会到讽刺的创造者赖以出发的理想”萧红写马伯乐,是愤怒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主义,民族失败主义及亡国论,旁及各阶级落后层的麻木不仁和惊慌失措的逃跑主义.作家运用讽刺的手法对此表明了批判的态度,从而也展示了作家反对外敌侵略,反对投降,热爱祖国和民族的赤子之心.例如作家在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