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引用本文:葛晓音.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J].学术研究,2004(12):124-131.
作者姓名:葛晓音
作者单位: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摘    要:《离骚》和《九歌》虽然看似两种不同的句式类型, 但通过《离骚》几种基本句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包含三种基本节奏音组, 与《九歌》的基本节奏结构相同。楚辞以虚字作为句腰, 主要原因是为了改造从《诗经》延续下来的以单音节词前置的散文构句方式, 解决诵读节奏和词组自然顿逗不一致的问题。其三种节奏音组中的虚字大部分都不是为构成散文句的需要, 而是为诗歌节奏的需要而添加。以“兮”字连缀二言、三言等词组以加长句子的做法, 与虚字为句腰的节奏结构乃至语法意义都相同, 这种句式是在春秋战国以来韵语体普遍要求加长句式的趋势中出现的。屈原顺应当时语言的发展, 借鉴诗经体的节奏构成原理, 发现并提炼了以基本节奏音组为主导来结构诗行的规律, 这是楚辞体继《诗经》四言体之后兴起的基本原因。

关 键 词:楚辞体  节奏结构  《离骚》  《九歌》  《诗经》
文章编号:1000-7326(2004)12-0124-08

A Look into the Style of ‘Cu Ci’ Poems, Based on the Rhythm Patterns of ‘LiShao’ and ‘Nine Songs’ Poem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