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李卫英.对我国民族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7,19(10):177-180. |
[2]、 | 易玉梅,彭志明.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与创业教育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整合[J].湖南社会科学,2011(1). |
[3]、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 |
[4]、 | 许晓川.儒家文化传统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J].晋阳学刊,2003(4):36-38. |
[5]、 | 黄振宣,唐爱琼.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创新的价值取向[J].学术论坛,2010,33(7). |
[6]、 | 吉银郎,吉广庆.传统经济价值取向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25-27. |
[7]、 | 田夏彪.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误区的成因[J].学术探索,2008(5):137-141. |
[8]、 | 张艳,辛晶晶.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1):166-167,179. |
[9]、 | 李平.论WTO环境下我国政府创新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2):136-138. |
[10]、 | 胡建.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船山学刊,2001(2):96-99. |
[11]、 | 胡敏.三教九流与中国的传统价值取向[J].广州师院学报,1995(4). |
[12]、 | 黄萍华.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负面影响[J].天府新论,2003,2(6):80-82. |
[13]、 | 杨斌.论文化创新的价值取向[J].兰州学刊,2004(1):178-179. |
[14]、 | 何植民,曾红权.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家,2013(9). |
[15]、 | 邵彦敏,金鑫.教育政策的民生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战线,2016(10):224-232. |
[16]、 | 邓云洲.论教育价值取向的时代性[J].广州师院学报,1994(4). |
[17]、 | 仇式明.隔代教育对儿童心理的负面影响[J].家庭科技,2021(5):32-33. |
[18]、 | 陈协平.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J].新疆社科论坛,2013(5):24-28. |
[19]、 | 冉毅.宋儒大家执鞭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对传统文化再造辉煌的深远意义[J].船山学刊,2016(6):84-90. |
[20]、 | 丁远坤.浅议个性发展教育 ——兼谈中国传统教育对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J].江汉论坛,2006(10):124-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