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宫敏燕,任芳莹.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J].南方论刊,2008(1). |
[2]、 | 牟文谦.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内涵[J].重庆社会科学,2010(4):41-46. |
[3]、 | 郑洁.略论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学术论坛,2005,3(6):5-7. |
[4]、 | 路日亮.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拓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4,1(5):123-125. |
[5]、 | 湛芬.略论张耒主体修养论的多重内涵[J].贵州社会科学,2006(6):115-119. |
[6]、 | 陈晓龙,刘晓虹.略论人的个性发展[J].兰州学刊,1996(3). |
[7]、 | 吴素娥.略论草原玉文化的发展与内涵[J].阴山学刊,2008,21(2):52-56. |
[8]、 | 李祖红.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J].学术论坛,2010,33(4). |
[9]、 | 王玉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2004(14):74-75. |
[10]、 | 刘海涛.略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历史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4):104-105. |
[11]、 | 罗维有,余明徽.人的全面发展方式论[J].云南社会科学,2003(Z2). |
[12]、 | 安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界,2005,42(2):15-16. |
[13]、 | 李蕴慧.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5):163-165. |
[14]、 | 董承耕.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119-122. |
[15]、 | 姜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阴山学刊,2003,16(2):87-88. |
[16]、 | 王承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论坛,2003,1(2):17-20. |
[17]、 | 陈至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3,3(3):63-66. |
[18]、 | 沈春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界,2004,1(4):33-34. |
[19]、 | 陈根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3(5):73-74. |
[20]、 | 张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3(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