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鲁迅文学遗产的精髓是"精神诗性"。精神是一种升华到宗教层面的境界。精神性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希望与绝望的悖论,是世俗逻辑的反向同构:以黑暗为光明,以坚忍为逃亡,以苦难为欢欣,以绝望为希望。文学是通过内面即黑暗的精神通道抵达上天,这就是文学希望之路,也是中国文学获得拯救之路。但在这条路上,我们的传统资源几近无有。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鲁迅抵达了几乎无人可及的精神的近乎宗教的层面,成为孤绝的"精神界之战士"式的"诗人"和"诗人"型的"精神界之战士"。中国鲁迅学虽然持续近百年,却仍然没有真正认识鲁迅的"精神诗性"的真谛,当代中国文学也没有继承鲁迅的这个真谛,存在严重的精神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