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康德伦理学的三条路径——黑格尔、叔本华和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
| |
作者姓名: | 舒远招 |
| |
作者单位: | 湖南大学,长沙 410082 |
| |
基金项目: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康德道义论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着眼于对康德道义论的各种批评”(项目号:13JJD72000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康德正义论研究”(项目号:2010YBA1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
摘 要: | 被康德本人称为“道德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因为其基本道德原则被说成是由“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这种伦理学自问世起,就遭到了形形色色的批判。在德国哲学界,黑格尔、叔本华和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构成了三条各具特色的超越之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黑格尔以其思辨理性取代了康德的抽象知性,由此沿着理性主义的方向超越了康德伦理学;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当作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转换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舍勒则试图立足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建立起一种先天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康德本人及其拥护者和批判者的共同预设:只有纯粹形式才是先天的,任何质料都是后天的。
|
关 键 词: | 康德伦理学 黑格尔 叔本华 舍勒 批判超越 |
|
|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