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宋代文体类聚及相应文体学的兴起
引用本文:朱迎平.宋代文体类聚及相应文体学的兴起[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5):7-16.
作者姓名:朱迎平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摘    要:宋前文体类聚的基本脉络,一是基于韵、散的文笔之分、诗笔之分到诗文之分,二是基于骈、散的古体、今体之分,两种类聚又相互交错。宋代文体类聚形成新特点:一是韵文文体和散文文体分途发展,二是散文领域“古文”和“四六”相互对立,画地分疆,与作为考试文体的“时文”三足鼎立,古文、四六和时文三大文类并存的格局逐步形成。三大文类的形成,促使宋代对文体的研讨向相应的类聚文体学发展,先后兴起了四六文体学、古文文体学和时文文体学。宋代类聚文体学的兴起,开启了面向多元需求类聚文体、指导文类创作实践的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转型。

关 键 词:宋代    文体    类聚    古文    四六    时文  
收稿时间:2014-02-02
修稿时间:2014-09-15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