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荀子·成相篇》看质朴和俚俗诸审美范畴在中国诗学中的嬗变
引用本文:张思齐.从《荀子·成相篇》看质朴和俚俗诸审美范畴在中国诗学中的嬗变[J].中州学刊,1993(5).
作者姓名:张思齐
作者单位:涪陵师专
摘    要:我国的文学,虽然不具有欧洲文学那样发达的史诗传统,却也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体积。长江莽莽苍苍,黄河奔腾咆哮,大漠千里,南海浩瀚,辽阔的幅员是我国产生伟大文学的基础。诗经中《大雅》保留了周民族发展史的片断,这已经有较多的人论及。保存在《荀子》中的《成相》篇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由于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百家学说的充分展开,荀子对先秦哲学作了理论总结,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物之所以成。”(《天论》)这一光辉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基本特色之一,也是贯穿在《成相篇》中的主导思想。下引原文,由笔者分段,庶几见其体制、结构和思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