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蒋重跃,刘家和.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J].学术研究,2007(4):96-101. |
[2]、 | 徐克谦.论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J].齐鲁学刊,2005(5):5-9. |
[3]、 | 程志华,王耕.论先秦儒家道德理论的二重性[J].河北学刊,2014(3):171-174. |
[4]、 | 刘丰,杨寄荣.先秦儒家情礼关系探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2(6):105-109. |
[5]、 | 孔祥安.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J].学术探索,2013(2):1-5. |
[6]、 | 叶金宝.先秦儒家主体性的高扬与失落[J].学术研究,2001,2(8):53-57. |
[7]、 | 骆祚炎,任健.略论先秦儒家消费思想[J].中州学刊,2000(5). |
[8]、 | 刘益梅.先秦儒家的价值自觉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2011(5):10-13. |
[9]、 | 胡肖锋.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论[J].新疆社科论坛,2011(6):65-67. |
[10]、 | 池昌海.先秦儒家修辞思想的特点论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5):124-131. |
[11]、 | 刘益梅.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及其路径探析[J].兰州学刊,2011(2):12-17. |
[12]、 | 孙秀伟.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宇宙形上学的发展[J].兰州学刊,2009(10):23-28. |
[13]、 | 曹胜亮.论清末礼教派保守主义法律思维模式的合理性[J].学术探索,2005(4):79-83. |
[14]、 | 黄星.先秦至汉初儒家夷夏观沿革综论[J].船山学刊,2020(3):48-55. |
[15]、 | 尹世杰.略论孔子的消费思想[J].船山学刊,2004(3):70-74. |
[16]、 |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中重新认识道德与理性[J].青海社会科学 |
[17]、 | 贾新奇.论儒家伦理的家族主义与超家族的关怀[J].宁夏社会科学,2004(1):94-97. |
[18]、 | 夏玉珍.社会规范合理性问题探讨[J].江汉论坛,2004,23(12):113-116. |
[19]、 | 成云雷.先秦儒家秩序构建思想中的天[J].东岳论丛,2010,31(8). |
[20]、 | 李路曲,牛海彬.论新加坡政府的儒学社会化政策[J].晋阳学刊,2002(3):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