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纽约时报》中国环境形象建构的批评话语研究
引用本文:李炜炜.《纽约时报》中国环境形象建构的批评话语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6):9-17.
作者姓名:李炜炜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语言符号在首都话语生态建设中的流变和传播应用研究”(19YYC015)
摘    要:《纽约时报》在对中国环境形象建构中投射了传播者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通过互文、隐喻、过度词汇化等手法,建构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下的人与环境失调、放任技术盲目发展的环境弗兰肯斯坦、政治管控背景下的环境积极分子抗争、崛起政治大国的国际环境话语权争夺等不实中国环境镜像。应用费尔克拉夫的批评话语研究理论,从言语描述、话语实践解释、社会实践阐释三个维度对《纽约时报》环境新闻语料库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报话语实践背后的社会化权力和污名化中国环境与中国形象的铺垫效果。在中国主动发声的形象“自塑”建构进程中,需要提升中国形象话语建构与传播的“科学性”与“跨文化性”,以强化中国形象建构的认知范式与实践能力。

关 键 词:《纽约时报》  批评话语  中国环境形象  科学性  跨文化性
收稿时间:2020/10/1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