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网络流行语的“匿名群体驱动”研究——2004-2019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三维结构框架分析
引用本文:童清艳,刘璐.网络流行语的“匿名群体驱动”研究——2004-2019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三维结构框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1):120-125.
作者姓名:童清艳  刘璐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18ZDA312)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2004-2019年中国"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全文本研究,发现:网民在网络流行语词汇的主体投射中实现自我身份的判断,网络流行语的语法结构易于填词再造与扩散,可推动群体卷入,消解现实中的话语沉默与个体孤独,是一种"反现实沉默"的网络呈现;网络流行语经过"主体态度投射、群体传播扩散、集体认同形成、话语规制确立"四个环节完成话语生产,网民可基于风格化表达与意义模仿形成心理同盟,打破线下现实中的个体"孤立恐惧";网络流行语文本的"微型叙事"特征易生成价值言说,展现民间话语态度与民意;网民作为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中的匿名群体,其话语具有"消解沉默惯性表达"——"打破个体孤立恐惧"——"生成民间意见气候"的"匿名群体驱动"特征,而网络流行语"对话式"的集体宣泄形成"树洞效应",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利于网民疏导情绪,推动社会稳定,但网络流行语的低俗消解,需借助媒介素养教育干预。

关 键 词:网络流行语  舆论引导  社会心态  沉默螺旋

Research on "Anonymous Group Drive" of Internet Buzzwords
Tong Qingyan,Liu Lu.Research on "Anonymous Group Drive" of Internet Buzzwords[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21(1):120-125.
Authors:Tong Qingyan  Liu L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