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道家虚以待物的心斋与海德格尔人本质的贫困
引用本文:那薇.道家虚以待物的心斋与海德格尔人本质的贫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0-16.
作者姓名:那薇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100101
摘    要:道家的素朴之性是人原初、先天的存在,只要人存在着,他就不断地展开着这一素朴恬淡的本性,持续地敞开自身,肩负着它的生存,承载着它的本性,这一本性只能在冥默中显现,在玄同的境域中展开。海德格尔批驳了那种把人在世界中存在分为精神与肉体两个方面:即人具有精神特性;人的身体占据着空间,这两个方面都把精神和身体看作现成的东西。他认为寻根溯源返回到生存基础的过程是学习如何本真生存的过程,是去寻找与人擦身而过存在的过程,是重新持守存在、呵护存在的过程。

关 键 词:道家  海德格尔  诠释
文章编号:1001-9839(2003)02-0010-07
修稿时间:2003年3月6日

The Spiritual Fast of Taoism and Heidegger's Poverty of Human Nature
Abstract:
Keywords:taoisn  heidegger  hermeneutic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