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框架、现实困境与机制构建
引用本文:樊晓燕,蒋明.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框架、现实困境与机制构建[J].中州学刊,2023(6):106-113.
作者姓名:樊晓燕  蒋明
作者单位:1.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2.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研究”(18JZD010);;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县域内家校社协同育人困境与路径研究”(2022A018);
摘    要: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构建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必然选择。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在乡村社会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其质量提升不仅事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关系乡村教育振兴以及教育振兴乡村战略的落地落实。然而,当前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协同育人主体责任边界模糊、协同育人系统性建设不足、协同育人碎片化突出等现实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教育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教育责任主体认识偏差和能力缺失、乡村教育发展内生性不足。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格局,就需要从强化政策支持、明确主体责任、激发内在潜力的角度,构建协同育人的政策引领机制、功能认知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更好发挥教育合力。

关 键 词:协同育人  功能定位  机制构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