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以教育学科为筹码:战时大夏大学改国立风波新探
引用本文:江明明.以教育学科为筹码:战时大夏大学改国立风波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2023(12):56-65.
作者姓名:江明明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国、共、地方势力互动视野下六霍起义研究”(AHSKWY2020D02);
摘    要:对于大夏大学在全面抗战时期长达四年的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改国立风波,已有研究多侧重“部校之争”和“政学关系”。然而,大夏大学作为以教育学科见长的私立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又在抗战时期极力加强对师范教育的控制,再加上大夏大学内迁办学的贵州省既无大学亦无师范学院,因此教育学科自然成为大夏大学和教育部在改国立博弈中的重要权衡。1938年,教育部在废除私立大学教育学科时唯独保留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正是其已将大夏大学视为“预备国立大学”的体现。此后由于大夏大学改国立的一波三折,再加上大夏大学沪校有人投敌的“政治污点”,导致黔校教育学科最终成为大夏大学向政府“输诚”的牺牲品,并由此引发大夏大学黔沪两校之间的矛盾,成为大夏大学改国立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大夏大学  抗战时期  教育学科  改国立  师范教育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