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余人”形象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引用本文:胡云波,刘占惠.“多余人”形象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15(1):53-56.
作者姓名:胡云波  刘占惠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胡云波),中国人民解放军61415部队 021008(刘占惠)
摘    要:19前半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一批独特的文学形象,即“多余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和奥勃洛摩夫是这一系列形象的典型代表。作为社会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多余人”现象的发展和演变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多余人”形象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其发展规律的同时,着重阐述“多余人”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多余人  发展与演化  现实意义
修稿时间:2006年4月17日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of "superfluous man" and its present significance
Hu Yunbo,Liu Zhanhui.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of "superfluous man" and its present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15(1):53-56.
Authors:Hu Yunbo  Liu Zhanhu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