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聊斋志异》文本创意中,蒲松龄善于通过"脱化"前人文本这一"以故为新"的策略,融会百家,自铸伟辞。因其花样繁多,异彩纷呈,我们不妨从多种维度加以探论。从"脱化"笔路看,有的是从某一种前文本"脱化"出多种现文本,即"一化多";也有的是将多种前文本"脱化"为一种现文本,即"多化一"。从"脱化"笔意辨识,可分为有迹可循的显性"脱化"与含而不露的隐性"脱化",以及介于显隐之间的"暗引"等。从笔致层面看,有的由言简意赅到铺张扬厉,此乃化简为繁式;有的由浓墨重彩到轻描淡写,属于由繁到简式。此外,就"脱化"效果而言,除了正向运用,还有"直用其意""反用其意"等旨在创造"谐趣"及"反讽"等审美效果的笔调。这一切充分显示出蒲松龄善于将传统诗学"融化"前人成品而"不见蹈袭之迹"、长于"翻意新奇"等创作传统发扬光大于小说创意的能力和水平。面对《聊斋志异》多元化的"脱化"行文模式,冯镇峦等评点家早就意识到,读者只有博览前人群书,才能更好地感受、更充分地解读这部小说的文本创意及审美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