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老子》的“守中”方法论探析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摘    要:"守中"的"中"不是"中间位置"的描述性、客观性判断,而是"行、成、好、适合、适当"的评价性、主观性判断,"守中"是具有价值导向的方法论。老子坚持"反者,道之动","守中"就是"守道",也是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具有否定的意义,而且这种否定是辩证的否定,也就是有肯定的否定,并不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较低层次的部分,并以此肯定较高层次的部分。"守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自然、道、无为,二是柔弱,三是静虚。"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精华,在他们所处的轴心时代是领先的。"守中"过于强调消极面,其实是守住"消极"的一面以图达到最终的积极结果,完成"反者道之动"这一辩证发展过程,这无疑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

关 键 词:老子  《老子》  守中    无为而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