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大同理想及其意义——兼与康有为等人比较 |
| |
作者姓名: | 魏义霞 高志文 |
| |
作者单位: | 1.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2.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
| |
基金项目: | 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戊戌启蒙四大家比较研究”(12512214) |
| |
摘 要: | 中国近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也是中国本土文化被予以重新发现和诠释的时代。"大同"一词首见《礼记.礼运》篇,近现代思想家从康有为、孙中山到李大钊、蔡元培都对大同理想津津乐道。其中,孙中山的大同理想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族主义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蓝图,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因此,解读孙中山的大同理想有助于加深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认识,同时可以直观地领悟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之间的分歧。
|
关 键 词: | 孙中山 大同理想 民族主义 辛亥革命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