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恢复·管控·运营: 沦陷时期南京茶馆业的流变考探(1938—1945)
作者姓名:孙绪芹
作者单位:1.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1937年末, 南京沦陷后, 日军对南京城包括茶馆在内的商家进行大规模的烧抢, 而且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给南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混乱, 其中茶社等公共娱乐场所受破坏与劫掠程度更是惨烈。受此影响, 茶馆业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管理秩序混乱, 行业生存艰难。同时, 汪伪政权通过税收、监督等行政手段对经营者进行盘剥与限制, 茶馆业开启艰难生存阶段。南京沦陷期间, 茶馆文化的内涵经历了深刻的转变。原本以品茗、诗词唱和、棋艺切磋为主的休闲空间, 逐渐成为日伪当局宣传殖民思想和奴化教育的场所。茶馆内的戏曲表演和话题讨论被迫迎合日本占领者的口味, 传统民族故事和爱国主题被刻意压制或篡改。日伪政权还利用茶馆进行情报搜集, 监控抗日地下活动, 茶馆成为潜在的危险之地。然而, 即便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 茶馆作为民间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它们既是日常生活场景的反映, 也是民间情感与抵抗精神的象征。尽管表面上看似沉寂, 但实际上一些茶馆已然成为民间抵抗力量和地下抵抗组织的隐蔽联络点和情报交换地。可以说, 茶客间的微妙互动中隐藏着反抗的火种, 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民族精神。总之, 即便在这种艰难环境中, 茶馆文化并未完全消失, 许多底层民众通过保留和传承传统技艺, 以及暗中传播民间智慧, 使茶馆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抵抗载体, 这种扭曲与演变揭示了南京茶馆业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复杂性和韧性。

关 键 词:南京沦陷  茶馆业  经济管控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