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民主体性参与: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作者姓名:侯同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村社区治理创新问题研究”(22&ZD1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县域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21CSH010)。
摘    要:
农民主体性参与是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其作用发挥不仅要以提高农民参与能力为基础,更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保障农民参与权利。基于鲁镇乡村建设行动案例,发现其陷入了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表现为农民的被动参与、消极参与和牟利参与,违背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公益性参与的初衷。权利挤压是农民主体性参与缺失的生成逻辑:为了顺利开展高标准乡村建设行动,地方政府凭借与村庄精英和工商资本的目标合意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基于资源共注和收益分配强化利益整合。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村庄精英和工商资本分别以行政约制、有限动员和机会隔离的方式,排斥目标不同、资源不足的普通农民,这挤压了农民参与的权利,导致农民主体性参与缺失。破解农民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困境,需要适当给予基层自由裁量权、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强化农民参与的责任意识以激活村社集体,以保障农民参与的权利。

关 键 词:乡村建设行动  农民主体性参与  利益共同体  权利挤压
收稿时间:2024-03-18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