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与“纳仁入礼”——以《论语》为中心的法理解读与现实思考 |
| |
作者姓名: | 袁瑜琤 |
| |
作者单位: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 |
摘 要: | 在当今“法治”语境下,关照历史与现实的社会问题,对《论语》做出的一个尝试解读和法理学思考认为:为维系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儒家所推崇的“仁”学乃是一个至大至刚的概念,历史地看,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仁”的实质内涵难于明确昭示,二是“惟仁者宜在高位”的理想无由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内在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历史上的“礼崩乐坏”的深层问题仍然在困扰着今天,这也是今天的法治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并且,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秩序应当得到今天法理学的重视,传统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法学意义和现代文明意义。
|
关 键 词: | 礼崩乐坏 《论语》 仁学 价值 法治 权利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