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中“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
| |
作者姓名: | 阿比古丽·尼亚孜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艺术节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影响研究”(批准号:19CZW052); |
| |
摘 要: | ![]() “麦西热甫”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在我国新疆地方文献材料中有所记载,其集体性和娱乐性特征使其长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推崇和喜爱,被视为理解维吾尔族群众生活的“金钥匙”。但这一传统近几十年逐渐衰落,并于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下,“麦西热甫”可以生动地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有利于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另外,在当下乡村振兴中,“麦西热甫”可以在激活公共生活的内在活力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麦西热甫”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
关 键 词: | “麦西热甫” 演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