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内涵与逻辑依循
作者姓名:高永久  杨龙文
作者单位:1. 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2.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市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专项项目“天津市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TJTZ22-02);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包括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综合交往观、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观和以普遍相融为归宿的世界交往观,它为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认知提供了一种解释性框架。基于此,就概念内涵而言,民族交往是以经济性互动为基础的民族全面交往,民族交流是以主体间性沟通为原则的民族双向交流,民族交融则是以共同性增进为导向的民族有序交融。就内在逻辑关系而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族际普遍联系互动与民族关系动态演进中的一个“连续统”,这个“连续统”以民族交往为系统结构,以民族交流为系统过程,以民族交融为系统功能。就外在逻辑而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这三重逻辑关联。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主体间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