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本色”创作及其诗歌史意义
引用本文:熊海英.“非本色”创作及其诗歌史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98-104.
作者姓名:熊海英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
摘    要:基于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三次大变革时期关键人物的创作皆具“非本色”特征,对韩愈、苏轼和杨万里“非本色”诗歌创作的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非本色”创作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表现在语言变革、审美价值观的突破、“游戏于斯文”的创作态度和重视“意”的自由表达等方面;“非本色”诗人的共同特质是“才、胆、识、力”俱备;文学传统除旧布新的源头活水和巨大动力正是“非本色”创作。

关 键 词:诗歌  非本色  创作特质  诗歌史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