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原因、可自愈性特点分析及防治对策
引用本文:章成斌,吴代莉. 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原因、可自愈性特点分析及防治对策[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5(2): 38-39
作者姓名:章成斌  吴代莉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团委,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文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课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03023),本文为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网络成癌症已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和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断标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大学生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与学校的问题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流行文化的感染,都有可能转成网络成瘾的内源性与外源性病因。鉴于网络成瘾多达70%可自愈性的临床病学统计,相关的预防治疗在于多方调动大学生的自身努力:包括科学确立规划人生目标;民主平等的家庭文化;学校的网络素质教育;政府的网络法规和伦理导向机制。

关 键 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病因  可自愈性  防治
文章编号:1008-5254(2005)02-0038-02
修稿时间:2004-08-25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ZHANG Cheng-bin,WU Dai-li.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J]. 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Journal of Guangxi Teenager's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5, 15(2): 38-39
Authors:ZHANG Cheng-bin  WU Dai-li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fact that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damage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youngsters has drawn wide atten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To seek c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the present essay analyses the manifestat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ts causes and its diagnosis criteria.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ur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to set a goal in life, to develop democratic and equal family culture, to intensify Internet quality educat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government's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Internet as well as its ethics guidance mechanism.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cause of a disease  self - recoverability  prevent and c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引证文献(本文共被引18次):
[1]、王艳.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年级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3(9):173-174.
[2]、黄莉.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与转归[J].医学信息,2010,23(10).
[3]、张敏,苏益南.大学生网瘾预控机制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39-41.
[4]、钟欣,陶然,祖思,沙莎,杨凤池.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4):494-499.
[5]、郭莲荣,梅松丽,张明.大学生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J].教育科学,2009,25(3).
[6]、高洁,李艳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心理干预[J].校园心理,2009,7(2).
[7]、陈蓉蓉,林雷.网络病态使用和过度使用的区别及其对学校教育对策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9,22(7):58-59.
[8]、尚丹,王百涛,王振宇.网络成瘾的类型及其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
[9]、邱庆棠,赵少雄,范乾辉.海南省大学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5):596-600.
[10]、钟欣,陶然,杨凤池.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研究[J].首都医学院学报,2008,29(5).
[11]、郭莲荣.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5).
[12]、王海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诱因及应对策略[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3):70-72.
[13]、笪邦印.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8):178-179,181.
[14]、王丽娟.网瘾问题的社会心理因素透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9):106-110.
[15]、宋爱芬,史学武,梁蓉.网络成瘾干预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昌吉学院学报,2007(1):45-50.
[16]、郭莲荣,张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2006,22(3):67-69.
[17]、宋爱芬,史学武.网络成瘾干预研究综述[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3):268-270.
[18]、贺满云,杨小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探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64-565.
相似文献(共20条):
[1]、杨松雷.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Z1).
[2]、陈月玲.大学生考试舞弊的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3]、涂国章.浅议大学生犯罪之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27-28.
[4]、张慧.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5]、李金华,钟敏,蔡伟伟.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66-71.
[6]、杨江帆,陈潜,唐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差异化防治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1):92-95.
[7]、张骥,冯冬蕾.网络恐怖主义产生原因、特点及危害性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10.
[8]、李敏昌,李芊,汲中亮.网络反腐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44-148.
[9]、曹亚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28-29.
[10]、王国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南都学坛,2010,30(5):105-106.
[11]、童秀英,姜雅东,吴子国,杨艳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与防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3-46.
[12]、牛庆燕.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3-108.
[13]、王效美,李逸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干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97-100.
[14]、史克学,张喜琴.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15-217.
[15]、张宾州.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4).
[16]、张小军,田秀云,许鸥,徐景升.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126-128.
[17]、张晓明,王恩界,唐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促进一抑制模型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48-352.
[18]、丁静.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90-93.
[19]、张敏,苏益南.大学生网瘾预控机制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39-41.
[20]、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