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郭沫若《女神》中的“西方形象”
引用本文:方长安.郭沫若《女神》中的“西方形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10-114.
作者姓名:方长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摘    要: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有一个不为学界所置重的现象,即它以拼音文字、文化先驱者、民族国家和地域名称以及其他文化标签等"西方意象","塑造"出一个特别的"西方形象"。诗人对真实的西方世界缺乏切身感受与体验,那些"西方意象"来自课堂与书本,不具备日常性、鲜活性与体验性;抒情主人公往往在认同中以比较的方式和张扬的语气言说"西方意象",将赞美"西方"与阐扬民族文化精义结合起来;书本性也影响了文本的"艺术安排",诗人充分地掌控着那些"西方意象",使它们成为张扬抒情主人公自我主体性的语码,于是文本中所生成的"西方形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性格逻辑,具有书本性,是一个充分郭沫若化的"西方形象"。

关 键 词:《女神》  西方意象  书本性  西方形象  郭沫若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