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与多元主体参与:一个文献综述
引用本文:杨嬛,王习孟.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与多元主体参与: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24-34.
作者姓名:杨嬛  王习孟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基金项目:生产要素均衡视角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摘    要:本文旨在全面回顾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相关研究,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并为进一步探讨寻找方向。文章首先梳理了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社区支持农业、巢状市场、食品短链和农消对接。综合不同视角的研究,文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体系主体力量不均衡、中等收入群体兴起是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替代性食品体系发展与全球食品体系变化紧密相连,但政府主导了认证体系建立,对新兴体系发展支持不够。消费者与大部分生产者都是社会精英群体,小农户在中介机构的支持下参与到新体系之中。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在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总体情况调查分析、行动主体价值观念构建、企业与替代性食品体系构建、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互动等方面有待加强。

关 键 词:替代性食物体系  社区支持农业  巢状市场  食品短链  农消对接
收稿时间:2016/7/26 0:00:00
修稿时间:2016/11/1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