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研究
引用本文:李全鹏.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14-23.
作者姓名:李全鹏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农村垃圾问题对村民生活结构的影响研究”(课题号为 15BSH081)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圾问题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探索上,但散乱的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的日常性取决于农村空间的再造和村民主体意识的重建。因此,本文基于农村地区的调研,从被裹挟于现代化浪潮的村民和村落治理的角度来解读垃圾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即共助体系的形成。一是发展社会导向的政策与退耕还林模式的公助;二是基于公共性互助纽带的重建;三是通过乡土教育来推动村民的自助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认识。

关 键 词: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困境  退耕还林模式  基于私情的公共性  乡土价值
收稿时间:2017/3/28 0:00:00
修稿时间:2017/3/28 0:00:00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of Rural Living Refuse in China
Li Quanpeng.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of Rural Living Refuse in China[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7,34(2):14-23.
Authors:Li Quanpeng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