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沫若”谈
引用本文:立和.“沫若”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作者姓名:立和
摘    要:郭沫若的“沫”,我们都知道是古水名,即今大渡河,又名铜河。但“沫”本写作“沬”,不读mò而读mèi(妹)。其实这个“沫”与“沬”的不同读音,郭沫若本人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郭老曾在《创造十年续篇》里谈到笔名“沫若”的由来:他(即范允臧——立和按)问起我的笔名的意义来:“沫若”(Mo Jo)两个字,是不是取自佛经的“如梦幻泡影”那样的意思?但我的名字其实本是“沫若”(Mei Jo),是由我的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里有“关沫若”的一句,便是那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