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冲突与协调:浅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
引用本文:刘启聪. 冲突与协调:浅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J]. 兰州学刊, 2006, 0(6): 201-203
作者姓名:刘启聪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    要:刑事诉讼中附带提起民事诉讼是否应遵守相应的诉讼时效,法律并无明文规定,而且刑法与民法对时效的规定又存在重大差异,从而导致司法适用上的冲突。法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亦歧见纷纭。消解该冲突的法律建议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原则上适用民法上的诉讼时效,并且对其起算点作限制性解释,对其中止、中断作扩张性解释。

关 键 词:附带民事诉讼  时效  冲突  协调
文章编号:1005-3492(2006)06-0201-03
修稿时间:2006-03-01

The Conflicts and Coordination of Limitation of Time Civil Claim Annexed to a Criminal Case
Liu Qicong. The Conflicts and Coordination of Limitation of Time Civil Claim Annexed to a Criminal Case[J]. , 2006, 0(6): 201-203
Authors:Liu Qic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19条):
[1]、陈卫东.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J].社会科学战线,1991(1).
[2]、曾军.附带民事诉讼与不起诉冲突初探[J].重庆社科文汇,2001(9):18-19.
[3]、卞传山.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J].社会科学家,1994(4).
[4]、张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31-33.
[5]、刘芳.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赔偿[J].山东社会科学,2005(5):50-52.
[6]、田怀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几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92(1).
[7]、李慧萍.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4):64-66.
[8]、宋高初.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的执行[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1):55-58.
[9]、仇爱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损害赔偿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5(14):131-133.
[10]、仇爱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损害赔偿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5(7):131-133,135.
[11]、姚剑.刑事办案期限:两种表现形式的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9(1):156-159.
[12]、陈富良,何笑.社会性规制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5).
[13]、王磊.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罪死刑控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3(5):69-72.
[14]、杜群,王兆平.集体林权改革中林地流转规范的冲突与协调[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15]、陈锦铭.民事诉讼中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司法界定[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72-74.
[16]、刘宇.论先刑后民原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1-3.
[17]、阚明旗.论夫妻忠实义务与隐私权冲突的法律协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84-87.
[18]、程宏.刑民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的认定[J].学术探索,2010(2):67-72.
[19]、王彦明.公司资本犯罪刑法规制的有限性及其抗制 --兼论刑法与公司法关系之协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73-7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