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生产性保护:非遗价值与市场的双向认同——以“上海绒绣”为例
作者姓名:游红霞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 上海,200241
基金项目: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
摘    要:
以“上海绒绣”为例,总结在其生命谱系中形成的开放性、本土性、高端性等文化价值,同时存在着市场狭小、知名度低、被受众误解、传承人断裂等短板,尚未构建起广泛的文化认同。生产性保护要实现非遗价值与市场的双向认同,通过创意创新,将非遗的文化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遵循“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让高端的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生活、引领时尚。只有将非遗的价值认同与市场认同勾连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是一种“认同性经济”,其核心在于文化认同的建构。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价值认同  市场认同  “上海绒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